高盛王亚军:三大因素推动港股IPO走热,国际长线资金回归
新 盛公司客服1818-719-7192微71 46 5115科普在6月11日的媒体交流会上,高盛亚洲(日本除外)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指出,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IPO融资额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总额,同时,国际长期基金参与的项目数量也在明显上升。
王亚军透露,在2022年和2023年,境外IPO项目平均有3至5家国际长期基金参与,而现在这一数字已扩大至超过20家,且这些长线资金的认购倍数也提升至2倍以上。
根据Wind的数据,截至5月底,共有28家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,募资总额高达773.61亿港元,同比增长707.19%。仅5月份,就有两个大型IPO项目,其中宁德时代在5月20日上市,首发募集资金超过410亿港元,成为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金额最高的项目;恒瑞医药紧随其后,在5月23日上市,首发募集资金接近100亿港元,位居第二。
王亚军认为,港股IPO的火热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:发行人质量高、监管政策支持,以及中国市场重新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心。他强调,中国经济的刺激政策、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,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,都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,促进了资本回流,进而推动了港股IPO融资额的快速增长。
王亚军还提到,今年香港上市的企业质量普遍很高,IPO项目的成功率较高,平均回报率显著提升。他预计,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IPO融资额将超过去年全年,众多数十亿美元级的大型融资项目成功登陆港股市场,市场融资量十分强劲。
据Dealogic数据,自2025年以来,高盛主导或参与了布鲁可、古茗、蜜雪冰城等港股IPO项目,以及宁德时代、比亚迪增发项目、中国石化集团、百度、小米可交换债等项目。以发行规模计算,高盛在海外中资股票资本市场发行项目中的市场份额达到21.7%,显示出国际长期资金回归的明显迹象。王亚军长期身处一线,注意到在过去一年中,国际长线基金对港股IPO项目的参与度大幅提升。在2022年和2023年,境外IPO项目通常只有3至5家国际长线基金参与,而现在这一数字已膨胀至超过20家,且这些长线资金的认购倍数普遍超过2倍。
此外,基石投资者的积极认购也反映了市场的热度。王亚军指出,在港股融资项目中,基石投资者能够确保一定的认购额度。今年,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表现出极高的认购热情,在一些优质项目中,机构投资者甚至难以获得基石份额,只能通过锚定方式加入。
当被问及国际长线资金关注的投资领域时,王亚军分析认为,经过前几年的市场调整,国际长线投资者在挑选投资标的时更加注重基本面,他们倾向于选择盈利能力强、盈利模式明确、风险较低的企业。这主要体现在消费类企业、行业领军企业以及部分科技公司。
另外,今年“A+H”公司上市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,目前在香港交易所排队上市的企业中,已有近30家已在A股上市。王亚军表示,“A+H”上市热潮的背后,反映了中国企业出海需求的增加以及监管审批效率的提升。今年已有超过四十家企业宣布了赴港上市的计划,这一数字远高于往年。